第一步:夯实基础——构建文言知识体系

三步法用网络资源攻克高考文言文难点

1. 分类积累高频实词/虚词

  • 通过课本与真题梳理120个重点实词(如“举”“籍”等)和18个虚词(如“之”“而”等),结合《语文报·高考版》的【词注联网】【句式联网】栏目,对比古今异义、一词多义及句式结构。例如,“举”在“举所佩玉玦”中表“举起”,在“举十人”中表“推荐”,需结合语境判断。
  • 利用《吴樘传》《乌有先生历险记》等故事化文本,趣味化学习词类活用、通假字等难点。
  • 2. 掌握语法与文化常识

  • 梳理判断句、被动句、倒装句等特殊句式,通过课文例句(如《鸿门宴》“若属皆且为所虏”)理解结构。
  • 积累官职、礼制、科举等高频文化常识,如“檄”“谥号”等,参考《语文报》【文化快搜】模块。
  • 第二步:技巧训练——提升文本解析能力

    1. 分题型专项突破

  • 断句题:通过虚词(如“盖”“夫”等)、句式对称性(如对偶、排比)辅助划分。例如,“邻家孽畜/可厌乃尔”需通过“乃尔”推断句末语气。
  • 翻译题:采用“直译为主,意译为辅”原则,逐字对应并补全省略成分(如主语、介词)。例如“旬日”需译为“十天”而非“十几天”。
  • 文意理解题:通过人物关系图梳理事件脉络,关注时间、因果逻辑词(如“已而”“遂”)。
  • 2. 真题与模拟题精析

  • 精练《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重难点专项突破》等资料,重点分析错误选项的常见陷阱(如张冠李戴、时序错乱)。
  • 利用清华附中《99天高效训练》进行渐进式练习,从短篇断句过渡到长文阅读,培养语感。
  • 第三步:实战应用——强化考场应试策略

    1. 限时训练与错题复盘

  • 每日花10分钟完成一篇文言短文(如《古文观止》选段),记录生词并分类整理。
  • 建立错题本,标注错误类型(如词义误判、句式混淆),定期重做巩固。
  • 2. 考场临场技巧

  • 先读最后一题选择题,通过选项预判文章主旨。
  • 遇到生词时,结合上下文推断(如“籍”在“檄营帅籍所掠”中表“登记”,联系《鸿门宴》“籍吏民”记忆)。
  • 翻译时优先处理得分点(如活用词、固定结构),确保关键词准确。
  • 推荐资源与工具

  • 教辅资料:《语文报·高考版》专号(主题化文本+模拟题)、清华附中《99天高效训练》(系统化进阶)。
  • 在线课程:知乎专栏《高考语文文言文满分攻略》(技巧归纳)、B站文言文精讲视频(文化背景解析)。
  • 积累工具:Anki记忆卡(高频词库)、思维导图软件(人物关系梳理)。
  • 通过以上三步法,结合“少量多次”的持续积累(如每日早读8分钟背诵实词),可逐步突破文言文壁垒,实现从“畏难”到“提分”的跨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