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高考现代化经济体系论述题中融入数字经济案例,既能体现对时政热点的关注,又能展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。以下结合最新政策和案例,提供具体思路及答题框架:

一、数字经济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关联

1. 核心地位

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(网页1提到实体经济是立身之本,而数字经济通过与传统产业融合成为新质生产力)。例如,2024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.9%(网页47数据),说明数字技术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。

答题要点:引用“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引擎”等表述,结合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驱动。

2. 供给侧改革与资源配置

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优化要素配置,例如浙江三门县水产公司通过“AI智慧大脑”实时监测青蟹生长(网页47案例),体现供给侧精准化生产。

答题要点:联系《经济与社会》中“深化供给侧改革”的答题模板,强调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。

二、数字经济案例的融入路径

(一)科技赋能产业升级

  • 案例
  • 小米汽车依托京津冀产业链协同,数百家零部件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高效协作(网页47),体现产业智能化与区域协同。
  • 长三角地区“全长三角造”机器人,12分钟下线一台,供应链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。
  • 答题逻辑:科技赋能传统制造业→提高全要素生产率→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(呼应网页1中“创新驱动发展”要点)。

    (二)数据要素与市场机制

  • 案例
  • 国家数据局2024年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(网页30),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安全流通,优化市场资源配置。
  • 杭州之江实验室“三体计算星座”计划,实现卫星间数据互联,拓展数字经济边界。
  • 答题逻辑: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→打破信息孤岛→完善现代市场体系(结合网页1中“市场机制+作用”框架)。

    (三)创新驱动与新业态

  • 案例
  • 人工智能大模型(如AI Agent)在2025年应用于企业流程优化(网页30预测),降低运营成本。
  • 直播电商、共享经济等新模式促进消费升级(网页66提到数字经济提升生活便利性)。
  • 答题逻辑:新业态创造新需求→扩大内需→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(呼应网页1中“扩大内需”策略)。

    三、政策与制度保障的论述

    1. 政策支持

    2024年《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》等文件出台(网页30),为数据确权、交易提供制度保障。

    答题要点:引用“有效市场+有为”理论,说明政策如何引导数字经济规范发展。

    2. 挑战与对策

  • 问题:数字鸿沟(如老年人难以适应无现金社会,网页66案例)。
  • 对策:加强数字技能培训,完善公共服务(如社区开设智能手机课程),体现共享发展理念。
  • 答题逻辑:从“以人民为中心”角度,分析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性。

    四、论述题高分框架示例

    题目:数字经济如何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?

    结构

    1. 总论点: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动能。

    2. 分论点1(科技赋能):案例(如智能制造)+理论(创新驱动发展)。

    3. 分论点2(要素改革):案例(可信数据空间)+理论(供给侧结构性改革)。

    4. 分论点3(制度保障):政策(数据要素市场化文件)+理论(有效市场与有为)。

    5. 升华:强调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(如缩小城乡差距)和高质量发展的意义。

    五、注意事项

    1. 数据引用:使用最新数据(如2024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0.2%,网页47)增强说服力。

    2. 术语精准:区分“产业数字化”与“数字产业化”,避免概念混淆。

    3. 价值观导向:突出“以人民为中心”,例如数字经济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(如在线教育普及)。

    通过以上方法,考生可将数字经济案例与《经济与社会》教材理论深度融合,展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深刻理解,同时体现时政敏感性和逻辑严密性。